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瓷器仿品中,明清仿最为多见,仿品作伪品种繁多,下面简单归成十个大类。当然这种归类仅仅是阶段性的,因为仿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不断冒出来,就是说仿品也有时代性,如电脑扫描纹饰等。 1.加款:把没有款的旧瓷器加上相应的款,特别是把民窑精品加款后变成“官窑精品”。这种仿品鉴定起来有难度,没有一定的经验难以辨别。如果对书画技巧较熟悉的,或能书善画的,则较为容易。新加款通常笔力不畅,难以做到笔笔中...
这件明永乐青花盘高9.2厘米,口径51.2厘米,足径34.5厘米。盘折沿,菱花口式,通体作16瓣莲花形,盘心宽大平坦,圈足,细砂底,无款识,露胎处呈现火石红色。青花底釉青白亮丽,厚润透明。盘心主体图案是一只栖于枇杷枝上的绶带鸟,正回首啄食饱满的枇杷果。内壁绘石榴、桃实、荔枝、枇杷等折枝花果,沿面绘大小缠枝莲花,外沿下绘海水江崖纹,外壁绘折枝菊花纹。国内外现存传世的永乐青花瓷,大盘往往以花卉为装饰题...
白釉瓷器已知最早创烧于北朝时期,隋代已趋成熟,唐代更与青瓷比肩于皇宫与民间,故有“南青北白”之誉。两宋时定窑白瓷跻身“五大名窑”与“六大窑系”之列,遂成一代名瓷。元代景德镇承袭两宋影青瓷生产,并进一步创造出釉质更加肥润的卵白釉瓷,为明清白釉瓷奠定了基础。 卵白釉瓷以其釉色微青如鹅卵而得名,其产品分精、粗两类。民间用品大路货胎质粗松;制作工艺粗糙,特别是印花模具刻修不精细,模印效果粗放模糊;器...
水注又名砚滴,是文房用具之贮砚水器。两晋时浙江地区瓷窑烧制有兽形、蛙形、龟形等水注,而这只五代青釉水注的奇特是多么像现在人们想象和议论中的“飞碟”(见图)!不由不使我们敬佩古代制陶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他们仅用一只直径约14厘米的五瓣口碗,在碗的内口覆合拱盖,盖上置以圆短管为流,开三角形孔为进水口,并在盖上贴饰铺首作美化,整器(除圈足外)施以青釉,一只简约、丰满、扁平而状若“飞碟”的水注即展现在人们...
此壶以宜兴紫砂为胎烧制成坯后,外层敷满白釉,经二次低温烧制而成。壶通高12厘米,口小,直径7厘米,平盖,壶嘴三弯,壶肩至下端略大,显得敦实平稳,壶名“海洋桶式”,乃宜兴紫砂壶传统式样。此壶为民国时作品,是紫砂业界为拓宽紫砂市场而创制的新品种。但由于制作一般,壶身字画随意,后来经过市场证明,还是紫砂本色的古朴大方,受人喜爱,这类产品逐渐淡出市场。当然,民国时期制作此类壶的名家、大家也有,可惜所见不多...
笔者在安徽望江县偶然发现并收藏到一件较为珍稀的长沙窑青釉褐彩双系盘口瓷壶。该壶通高13厘米、口径6厘米、底径7.5厘米,通体青黄釉、褐彩,盘口沿、短直颈六棱形短流、肩上有双系,绳纹曲柄、溜肩、椭圆腹,胎质灰白、厚重,保存完好,整个造型朴实简洁,优美明快,具有明显唐代长沙窑产品的风格。 据考证,长沙窑为唐代著名瓷窑,坐落在湖南长沙市郊铜官镇瓦渣平,又名铜官窑,它创烧于唐代,至五代逐渐衰落,烧造...
辽代的制瓷手工业,是辽代手工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唐、宋以来,受中原地区汉民族陶瓷文化的影响及工艺技术的传播,以及当时的契丹民族已经从流动的游牧生活方式转向以种植农作物和圈畜以食粮为主的定居生活方式,这就需要大量的饮具和容具等陶瓷制品,陶瓷手工业便应运而生,并逐步完善。据有关资料分析,这尊绿釉菩萨造像,是由北宋早期大辽国赤峰窑烧制而成,通高38.5厘米(包括莲花宝座),菩萨身高33.5厘米,肩...
近读高学训先生《探究高温釉下彩的源头》(《收藏快报》总第159期),不点名对我的《高温铜红釉起源再探》一文提出了否定意见,认为高温釉下彩源头在江西洪州窑。我认为进行有益的研讨是必要的,特弊宋模敫魑环郊疑倘丁 笔者曾力排众议,提出“高温铜红釉”为四川邛窑首创。2006年春节CCTV民间赛宝节目中,一件貌不惊人的邛窑小水盂,在3万余件艺术品中脱颖而出,获铜奖。其价值就是高温铜红釉,专家点评曰:“因...
笔者藏有一件五代晚期至北宋初期,由景德镇湖田窑制作的青白釉高足碗,其高度为6.2厘米,口沿宽度为10.8厘米,底足径为4.1厘米,该碗口沿外撇,花口,六出筋,高足;其胎质洁白、细腻,胎骨结实,烧结程度好,胎体极为轻薄,碗口沿处 含釉 仅为0.12厘米,透光度极好;该碗表里均施青白釉,足内无釉,釉色为淡蓝色,色泽清雅,莹润如玉,釉面明净洁丽。 该碗造型优美,线条流畅,为仿豪华金银器,薄胎厚釉,...
古城正定踏雪斋藏有程大有薄彩人物刷花《麻姑献寿》图西瓜罐,图绘麻姑头挽高髻,眉清目秀,紫衣羽裳;环佩叮当,手执绿竹杖。人物刻画逼真,面容秀丽、体态婀娜,有翩然飞至之意。一只梅花鹿伴在身旁,坡上古松参天,细草如针。梅花鹿的骨骼质感、肌肉表现惟妙惟肖,并用金线丝出梅花鹿的皮毛,给人以可爱、亲和之感。整幅图巧妙地运用了西画中明暗对比和色阶渐变技法,透视精确,注重外光照射,色彩明朗悦目,层次分明,刷花技法...
笔者的“富屯宝斋”收藏有一南宋酱釉鼓钉罐 见图 .该罐高9厘米,口径9.5厘米,足径6.8厘米,口沿微敞 惜有一小块缺憾 ,束颈,圆鼓腹,底浅圈足,足微外撇,足端平切,足外底墨书“吴后”二字。该罐肩部饰一道深旋纹,旋纹上堆塑有13颗凸起的鼓钉,罐外壁施半釉不及底,罐内满釉,并可见明显的轮制螺旋纹,从上至下,至内底收割断。该罐酱釉滋润,釉薄处撕脊明显,口沿、旋纹和鼓钉边沿露白,釉厚处透褐,从而增加了...
吉州窑瓷塑的创作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所表现的大多是瓷匠日常熟悉的对象,其间也寄寓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因此这些瓷塑作品乡土气息浓郁,具有很强的写实性和创意性,拙实纯朴,逼真传神,十分讨人喜欢。 吉州窑瓷塑一般高约10厘米,也有小到3 4厘米者,其品种繁多,根据其题材形象大致可分为人物、神像和动物等类。人物类有官吏、仕女、武士、骑驴小人、骑牛牧童、老寿星、抱小孩妇人、顽童等,神像类...
图1与图2都是带人物的博古图,一个画在瓷上,一个画在绢上,确切地说都叫赏宝图。图1是康熙年青花博古图大盘,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图2是宋代画家刘松年的博古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刘松年的博古图为绢本淡设色,纵128.3厘米,横56.6厘米。此画以山水为背景,突出描绘人物,是一幅情景交融的人物画杰作。松树的主干与枝条具有老嫩之别,万攒的松针更有一种茂盛感。在这种葱郁浓密的松林中,几个文人墨客正...
古代瓷器上的铭文,源于商周青铜器。中国古代书写文字或在器物上刻写记事铭文,用的是“右行”规则,即写字时由上至下、由右至左逐行书写;单行横写时也是由右向左。体现这一规则的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楹联的书写和读法:上联总是贴在房门外的左边,下联贴在房门外的右边,读联时面对房门从右向左,先读贴在房门外左边的上联,再读贴在房门外右边的下联。而贴在门楣上方正中的横批,也是从右向左书写并且从右向左阅读。这个规则并不因...
这是把清代的提梁壶,通高14.8厘米。该壶用料为冷白色泥料,造型采用东坡提梁式。壶身下部外展如裙摆,上腹渐收,提梁部分靠壶嘴方向成叉状,这样既改变了以往硬提梁的单调,又增加了壶体的稳定感。此壶制作精细规整,线条生动流畅,尺寸比例恰到好处。一眼就看出其大家风范。壶身刻有“千杯泛绿一片金黄”八字。署款“东溪”。东溪,清光绪年间紫砂壶制作名家赵松亭之号。底款有“国良”、“愙斋”小章。国良即俞国良,原籍无...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